今天是: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通知公告 >

咸宁市人大常委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人大代表之家和代表联络站建设的实施意见

来源:咸宁人大 时间:2023-11-24  

咸宁市人大常委会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人大代表之家

和代表联络站建设的实施意见

2023年11月17日咸宁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会议讨论通过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省委、市委人大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健全完善人大代表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制度机制,发挥好人大代表之家和代表联络站(以下简称代表家站)听取和反映群众意见和建议的平台作用,依据地方组织法、选举法、代表法相关规定,根据《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人大代表联络站建设的指导意见》精神,结合我实际,现就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人大代表家站建设,提出实施意见

一、充分认识代表家站建设的重要意义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强调:要丰富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的内容和形式,拓宽联系渠道,积极回应社会关切,更好地接地气、察民情、聚民智、惠民生。《中共中央关于新时代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加强和改进人大工作的意见》要求:深入推进代表之家、代表联络站等履职平台建设,使之成为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的“民意窗”“连心桥”,成为人民有序政治参与的重要载体。人大代表家站是代表联系群众的载体平台和基础依托,加强和完善人大代表家站建设,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做好新形势下人大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密切人大代表同人民群众联系的重要举措,是强化闭会期间代表履职尽责的重要载体,是提升基层人大工作质效的重要抓手。全市各级人大要充分认识加强和完善代表家站建设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切实抓好代表家站的建设管理工作,不断提升家站标准化、制度化和规范化水平,使其在全过程人民民主中发挥重要作用。

二、明确代表家站建设的目标任务

坚持党的领导,确保代表家站正确政治方向,把握代表家站属性,充分发挥县乡两级人大的主导作用,统筹谋划、有序推进代表家站规范化建设。按照“三规范一提升”(规范站点设置、规范运行机制、规范日常活动、提升服务功能)和“四化”(建设标准化、运行制度化、活动常态化、服务高效化)的要求,将代表家站建设的工作重点从建起来向规范化、常态化提档升级,使其成为人大代表联系群众的桥梁、法治宣传的窗口、依法履职的阵地、民主协商的平台,成为丰富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的重要载体。

三、规范站点设置

优化站点布局。在各乡镇(街道)设立人大代表之家,综合考虑对应选区、代表分布等因素,统一规划本区域内代表联络站的布局和建设,一般在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代表联络站,实现人大代表联系选区选民全覆盖。代表之家指导代表联络站开展工作。

统一规范名称。代表之家的名称统一为:×××人大代表之家,代表联络站的名称统一为:×××人大代表联络站。代表家站标识的规格、样式,由县(市、区)人大常委会统一确定。

统一场所布置。代表家站选址应方便代表和群众,与其他场所合用时,应便于使用和管理。代表家站要有标识牌、办公设备、学习资料、工作制度、台账档案、公示宣传栏,并在公示栏上公开工作制度、活动安排、进驻代表信息、代表活动及履职成果等情况

组织代表编组进家站。代表在闭会期间的活动以集体活动为主,以代表小组活动为基本形式。结合选区划分和代表小组组建情况,将全市五级人大代表混合编成代表小组进入代表家站。直接选举的县乡两级人大代表参加原选区所在地代表联络站的活动,固定联系一定数量的原选区选民和人民群众。间接选举的人大代表,就近就便参加代表小组所在地代表联络站的活动,也可根据安排参加其他代表联络站活动。每个代表联络站以接纳10-25名人大代表为宜。

规范运行机制

建强管理队伍。建立代表家站管理人员队伍,充实日常工作力量。代表之家负责人一般由乡镇人大主席或副主席(人大街道工委主任或副主任)兼任,设联络员1名,由人大机构工作人员担任。代表联络站设站长、副站长、联络员各1名,负责做好联络站的服务保障工作。联络站站长由代表小组组长兼任,副站长由有一定履职能力、热心代表工作的人大代表担任,联络员可由村(社区)干部或有关公益岗位、以钱养事的网格员、信息员担任。各县(市、区)人大常委会和乡镇(街道)人大要定期组织对代表家站管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不断提升其组织协调能力和管理服务能力。条件成熟的地方,还可聘请熟悉经济法律等事务的专业人员,为代表和人民群众提供义务法律咨询服务。

完善工作制度。代表家站应当建立健全代表学习培训、视察调研、联系选民、接待群众、回选区述职、意见处理反馈、履职管理等制度,明确负责人和工作人员职责,及时更新工作计划、代表信息、联系方式、开放时间等内容,确保代表家站规范运作、发挥作用。

统一履职台账。代表家站要建立台账制度,统一建立家站工作和代表履职两方面的台账。家站工作台账,主要包括工作计划、总结,会议和学习培训记录,以及工作照片、视频资料等内容;代表履职台账,主要包括代表联系、走访、接待群众记录,代表建议办理情况以及代表履职档案等内容。

五、规范日常活动

常态化开展活动。依托代表家站,宣传宪法和法律法规,宣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宣传党委决策部署和人大决议、决定。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精心组织代表开展学习培训、专题调研、集中视察、民主评议、人大协商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主题活动。组织代表常态化进代表家站开展活动,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密切人大代表与人民群众的联系。闭会期间,直接选举产生的县乡人大代表每年参加所在联络站各类活动不少于4次,间接选举产生的人大代表结合工作实际和参加代表小组活动,与原选举单位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

定期接待走访。定期组织代表进家站履职、接待选民、走访群众。通过选民接待日、组织代表开展走访活动等方式,广泛听取选民和群众的意见建议。市人大常委会确定每月15日为全市人大代表接待选民日,各县(市、区)人大常委会和乡镇(街道)人大要周密安排代表接待选民日活动。代表联络站开展的选民接待日活动,每次至少安排2名代表接待选民和群众,接待日要提前3天公告接待时间、地点以及参加接待活动代表姓名、工作单位、联系电话等信息。

跟踪督办建议。市、县人大常委会和乡镇(街道)人大要建立和完善人民群众意见建议收集、整理、分类处理和及时反馈机制,形成代表意见建议办理工作闭环。各级人大代表工作机构要加强意见建议跟踪督办,并将办理情况及时向代表或群众反馈,让代表的呼声有着落,让人民的诉求有回应。

六、提升服务功能

网上网下融合。在抓好实体站建设的同时,积极推进网上联络站建设,通过信息化赋能,助力代表联络站迭代升级,实现代表联系人民群众“键”对“键”,代表可以通过网上及时了解社情民意,群众可以通过网上随时反映问题诉求,实现网上网下有机结合,联系服务群众“24小时不打烊”。

功能职能融合。在发挥好代表家站组织学习、接待选民、开展活动等功能的同时,探索将矛盾纠纷调解、法律咨询服务、社区网格治理等职能融入联络站。创新开展基层民主议事活动,依托代表联络站开展民主协商,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势转化为共同缔造的人民行动。推动人大及其常委会重点工作议题下沉代表联络站,注重代表联络站与人大基层立法联系点、预算工委基层联系点相衔接,努力使代表联络站成为展示基层人大工作的重要窗口。

本色特色融合。在擦亮代表联络站政治本色的同时,结合实际推进特色站点建设,着力把站点延伸到行政服务中心、文体中心、图书馆、工人俱乐部、村民(居民)集中居住区,进一步拓展代表联系群众的形式和渠道。积极组建专业代表小组,建立专业代表联络站,提高人大代表履职实效。

、强化工作保障

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经费。市、县人大常委会和乡镇(街道)人大要将推进代表家站建设摆上重要位置,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正确处理代表家站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实体平台与网络平台的关系,坚持实事求是、务实管用,提升工作质效,杜绝形式主义。要主动向同级党委汇报,争取党委重视和支持。要建立健全经费保障制度,代表家站的建设和运行经费,纳入县级财政预算予以保障。代表小组开展活动,以及组织人大代表参加代表家站活动的费用,列入同级人大代表活动经费使用范围。

加强工作联动,压实工作责任。市、县人大常委会和乡镇(街道)人大要加强工作联动,共同推进代表家站规范化建设。市人大常委会负责对全市代表家站建设进行统筹协调和指导规范,积极推广典型经验,不断提高规范化水平。各县(市、区)人大常委会负责做好本行政区域内代表家站整体规划、站点布局、制度建设、人员配备、业务培训、经费保障等工作,帮助协调解决家站建设和运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乡镇(街道)人大是代表家站建设管理第一责任人,要切实担负起家站的组织管理和服务保障的主体责任,积极争取同级党委重视和政府支持,做好办公用房、办公经费、工作人员等保障工作。

加强示范点建设,加大宣传力度。市、县人大常委会要加强代表家站规范化示范点建设。市人大常委会在每个县(市、区)分别确立1个市级示范点,每个县(市、区)人大常委会至少建设3个县(市、区)级示范点。加强对示范点工作的指导,及时总结交流经验,推动全市代表家站规范化建设扎实开展。县(市、区)人大常委会要将代表家站工作纳入对乡镇(街道)人大年度目标考核范畴。要加强与新闻宣传部门的协同,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广泛宣传人大代表进代表家站开展活动的先进事迹,广泛宣传人民群众反映情况、合理诉求得到解决的典型案例,广泛宣传代表家站运行管理的经验做法,不断提升代表家站的人民群众知晓度、参与度、满意度